一、忍辱波羅蜜


忍辱在心行與身行,凡心有忍辱者,不但會包容一切,無所計較,


無分別心、瞋恨心、煩惱心、掛礙心、無明心、色心、貪欲心、魔心等……


污濁之心皆是在人事物的對待關系,凡心易受人的影响而不能忍辱,礙於面子不服輸,為了一句話力爭到底,如何把自已所生的污濁去除是很困難,因凡心一旦不能忍辱,


受人批評辱罵則不能忍,而亂大局。


個性倔強、驕傲、我慢、主見重的人皆不能忍辱,須經過磨練心,讓他心生懊惱,


故意激怒他、打他、罵他、看他的心能不能悟道,若凡心有所執著,則受不了批評辱罵之苦,而內心不能清靜,對自已的心靈不安定、浮動、見境轉心、聽言動心、見色動心、見物動心、皆是礙心不清,而修道不前。應知道忍人所不能忍的功夫,才能一心不亂。


 


 


二、持戒波羅蜜


持戒是對自已的心戒貪、戒瞋、戒痴、戒慢、戒疑、一戒在心不能犯錯,不造罪業,言行舉止應以道之~中庸之道~而行,是故對靈山有助之戒律乃是戒心,在道德的規範中,若人心有所犯錯,則受業力之帶動,其因果是大戒,


人心貪色而戒色於心,乃要制色而為之,不因人心之貪色而動色,在人心的修持應明白戒律是人為的戒,為了使人心匡正不茍,其真正的戒是以心而行儀,尊師重道亦是心的作為,所以在此談戒是為了讓身心平靜,不生六賊、.六識而言,與佛教之戒律有所分別,在修行之中,最重視的是心的變化,人心若不知自尊、自愛、自重、未以大團體作設想,在設定的戒律要維持是有困難,也是應人心之需要而為之,對人的修道觀念,應觀其心性之改造,與修持有關係,對宮門所定之規矩應有遵守之戒心,才能把共同生活的團體生活,帶動修道的修煉精神,這是非常重要之行為舉止。


 


 


三、布施波羅蜜


布施是喜捨自已的身、心、財、及其他有價值,有意義的東西,在能力範圍之中作布施,是要看各人的布施,古代人的布施是自已所用的足夠了,而對剩餘之物貢獻出來,這在修行之道應有所認識,因為布施是有功德,而不是論斤秤兩的,應要以修持之道心做喜捨,對自已的心要布施出來給眾生,也是無為施的精神,財施是把多餘的財布施出來給修行人,作為渡眾生的用途,法施是把自已所明白的修行之道,說出來給眾生了解,引導眾生修行,在此所言之布施是無為與有為的結合,若能明白修煉先天道的人,應該要把自已所該喜捨的喜捨出來,利益道的需要,都是一種布施,像現在有人提供修道用的房子做道場,這是功德之一。但所布施者,不應執著於功德多少,而須以大道之心行道,一切為了天道,做給上天看,若有因布施而受批評辱罵者,應以消業做看待,在修行之心,一心於道是煉無我之心,但應時常保持布施的心情,盡已之能力作喜捨,不計各人利益才是真捨。


 


 


四、禪定波羅蜜


練禪定的意義是幫助自已放下一切的凡塵俗事干擾,以一個修道者全心修行的道果是一心修其自性,能以禪定規範自已的修道精神,是要在禪定禪坐中不斷地磨練身心,由不定不靜達到定靜的功夫,也是要在心境上作調整對道的認知,古代之修苦行者,有禪定之大覺者,借禪定之勤修苦練以得開悟,這也是在身心喜捨之後,才能在師父的調教下,有所突破業力的困擾,所以要明白修持的〝定〞與〝靜〞是無為中的大定,也是要讓人心能夠明白禪定的目標,為了脫生死作引導.對人的禪定功夫如何,是有待自已親自磨練.禪定功夫不夠,不能打開智慧,也不能借禪定修到高階段,因為人心在困擾之下,也難以入定。


 


 


五、精進波羅蜜


精進乃是修已心靈能安定,無一切煩惱掛礙,對自已懶惰怠慢之心,應以精進心去破除障礙之心,要能夠了悟,而且對修持之功夫,若沒有精進心,一日過一日,不知時光易逝,歲月不留人,常應體悟眾生之苦,皆受業磨,而自已要如何以努力不懈之心向道,提高修道的精神及信心,在修練的功夫,亦是如同戰鬥一樣要有向前進與敵作戰之決心,業障就是修行的敵人,如何化敵為友,不因有業障而猶疑不前,產生退道心、散漫心,這是人心該自覺自悟,肯向修道之路,必然受各種考驗與磨練,凡心不知如何以道心對待,往往會受凡性的影响,而礙了修道之路,對道的精進完全看各人的努力與認知,本份該做甚麼?能以廣大眾生之利益作考慮,不為自私自利之貪求,才是修道心,修道若不能持續精進,就如同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道心不定易受考磨,而打敗自已對修行之道,能夠認識清楚,才能把自已的心安定下來,檢討改進日日向自已的道路作精進,才有所成。


 


 


六、智慧波羅蜜


欲生智慧必須先受各種磨練,因為人心在執著,智慧不開,日日顛倒妄想,落入生死而不知放下,放空自已的心,若修道之心不能練出空心空性,則其智慧不能生,而對自已的業力也是在蒙蔽自性之智慧,所以修道要訓練人的忍辱耐性、堅定心、意志力、皆是為了啟發本有的智慧,但因凡夫之心已受凡塵俗世之染,常以妄心雜念,不能清楚觀已心靈,達到清靜無染,對所修之道,若有所執,每日打坐很認真,念佛很認真,看經書很認真,而真正受到無明的煩惱來的時候,卻不能以如如不動之心,這就枉費修道的方法,在打坐中要你的心能把氣息呼吸調好,有的人很簡單,無阻礙作得很好,但是有的人卻不行,受到無形業力的干擾或是病體不安定而苦惱,受凡情、凡事、凡財的煩惱,不能把定力拿出來,也難以生智慧,所以想要生智慧,應該先認識自已的心是甚麽心,有甚麽苦?有什麽放不下的事物?從心作檢討反省,然後去悟空一切,不去執著,才能助已先天智慧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元禪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