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情: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愛、惡、欲;


或是喜、怒、哀、樂、愛、惡、欲所造成之肉體疾病。


一、儒家:喜、怒、哀、懼、愛、惡、欲


二、佛教:喜、怒、憂、懼、愛、憎、欲


三、中醫:喜、怒、  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


 


喜:開心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怒:            哀:唔開心       憂:憂心、憂慮   懼:


思:掛著、諗著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愛:、愛情   悲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惡:討厭


恐: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憎:、恨    欲:欲望           驚:


 


六慾(欲):又稱”六情”、”六穢”或”六衰”,指色、聲、香、味、細滑、識等六感,古人認為食肉易失之六欲,語出佛經。色欲、形貌欲、威信姿態欲、言語音聲欲,細滑欲、人想欲。


一、眼-----貪美色奇物


二、耳-----貪美音讚言


三、鼻-----貪香味


四、舌-----貪美食口快


五、身-----貪舒適享受


六、意-----貪聲色、名利、恩愛


 


我們都是凡人,都有「七情六慾」,所以才會有喜有怒,因憂成懼,由愛生惡.............


各種情慾此起彼落,構成人們口中所說的感覺.


 


別人問:“真係做到四大皆空的,那豈不是無情之人。 ”


我說:“首先「四大皆空」]有別於「七情六慾」


不懂佛法的人,他會脫口而出地告訴你︰「空了酒、色、財、氣,就是四大皆空嘛!」  其實,這與佛教所說的四大皆空,根本是牛頭不對馬嘴。因為佛教所講的四大,是指「地、水、火、風」的四大物質因素。  而「七情六慾」中的十三字,只是令我們清楚的了解如何控制我們的生命。


老子說:正色 使人目盲,五音使人耳聾,五味使人口爽,就是告訴我們,過分在聲、色、犬、馬的生活中盡情的享樂,是會使人迷失本性的,一個人的本性,也就是人性,一旦失去了 ,那麼就會淪為獸性了。我們本是凡人,毋須斷七情絕六慾,只怕你被「七情六慾」凌駕了,才是可悲............. ”


 


人又說:“所以要駕馭情感呢...


我只說:“不走極端,謹守中庸之道,不被凌駕,亦不必去駕馭。”
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我忘了這是從哪裡看到的


所以如有侵權的話,請告知


或者說知道出處,也請告知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天元禪極 的頭像
    天元禪極

    東岐城

    天元禪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