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時報    更新日期:2009/10/14 04:09    記者何玉華/北縣報導


蹺腿坐,看似瀟灑、美麗,卻潛藏健康風險!台北縣立醫院神經內科發現,一名業務員突然右腳麻痛無力、無法舉起腳掌,就醫發現,他的小腿外側腓神經受到壓迫,導致「垂足症」。所幸經藥物與復健治療後,恢復正常。


醫師提醒,「坐有坐相」有醫學根據,以免因不當姿勢傷及神經。


台北縣立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鄭仕程說,垂足症在醫學上,又稱為「叉腿型麻痺」。最常見的原因是交叉腿或跨腿姿勢過久,引起局部急性腓神經壓迫症,因神經失能,造成小腿外側麻痛、腳掌下垂,無法做出「向上翹起」的動作。


鄭仕程說,垂足症常見於上班族、守衛、檳榔西施、打麻將,或長時間坐在電腦前,蹺腿彎曲膝蓋數個小時而未注意。一旦起身,翹高的小腿外側出現痠、痛、麻痺,嚴重者甚至腳掌無力下垂,出現跨不過門檻,必須拖著腳走路,常不小心跌倒、絆倒、踢到東西。


他表示,垂足症若合併有足踝內翻無力,建議要進行腰薦部影像學檢查,排除是否有神經根病變與坐骨神經叢病變的可能。一般在給予適當的神經保護劑與肌肉鬆弛劑治療後,就可以讓受傷的神經肌肉組織恢復。


此外,佐以適當的足部護具,讓垂下的踝關節及腳掌保持在正確的位置,也能避免行走時,不慎碰撞,再次受到傷害。


 


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article/url/d/a/091014/78/1sxoq.html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天元禪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